首页  »  戏曲  »  杨宝森唱腔选(带唱词)

  • 杨宝森唱腔选(带唱词)

    杨宝森唱腔选(带唱词)

    主演:京城旧故  

    地区:

    语言:

    年份:0

    添加日期:2025-05-19 08:18

    天天评书网 戏曲 加载中... 本专辑收录了杨宝森先生的一些经典京剧老生唱段。本专辑作品均由本人自行剪裁、处理,仅用作各位交流学习使用,不可用于任何商业用途(由于音质问题..

mp3

  • 【1957·珠帘寨】太保传令把队收
  • 【1957·珠帘寨】昔日有个三大贤
  • 【1957·珠帘寨】贤弟抬头来观瞧
  • 【1955·大保国】臣不奏前三皇后代五帝
  • 【1955·大保国】汉高皇路过芒砀山
  • 【1955·大保国】赤须火龙从天降
  • 【1955·二进宫】千岁爷进寒宫休要慌忙
  • 【1955·二进宫】怀抱着幼主爷江山执掌
  • 【1957·乌盆记】叹人生世间名利牵
  • 【1957·乌盆记】好一位赵大哥人慷慨
  • 【1957·乌盆记】老丈不必担怕惊
  • 【1957·乌盆记】未曾开言泪满腮
  • 【1957·李陵碑】金乌坠玉兔升黄昏时候
  • 【1957·李陵碑】叹杨家秉忠心大宋扶保
  • 【1956·清官册】接过了夫人酒一樽
  • 【1956·清官册】一轮明月早东升
  • 【1955·战樊城】贤弟说话太烈性
  • 【1955·战樊城】一封书信到樊城
  • 【1955·战樊城】用手接过酒一樽
  • 【1955·长亭会】恨平王无道贪色酒
  • 【1957·文昭关】恨平王无道乱楚宫
  • 【1957·文昭关】一轮明月照窗前
  • 【1957·文昭关】伍员在头上换儒巾
  • 【1957·浣纱记】豪杰打马奔吴国
  • 【1957·浣纱记】未曾开言我的心难过
  • 【1957·鱼肠剑】日过东来又转西
  • 【1957·鱼肠剑】正在街头闲站立
  • 【1957·鱼肠剑】富贵穷通不由己
  • 【1957·击鼓骂曹】平生志气运未通
  • 【1957·击鼓骂曹】丞相委用恩非小
  • 【1957·击鼓骂曹】适才与贼一席话
  • 【1957·击鼓骂曹】谗臣当道谋汉朝
  • 【1957·击鼓骂曹】击鼓+夜深沉
  • 【1957·击鼓骂曹】未曾开言我的心头恨
  • 【1957·击鼓骂曹】列公大人齐来劝我
  • 【1957·失街亭】两国交锋龙虎斗
  • 【1957·失街亭】我用兵数十年从来谨慎
  • 【1957·空城计】恨马谡失街亭令人可恨
  • 【1957·空城计】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
  • 【1957·空城计】我正在城楼观山景
  • 【1957·斩马谡】丞相帐中传将令
  • 【1957·斩马谡】我哭一声马将军
  • 【1957·朱痕记】见坟台不由人泪流满面
  • 【1957·朱痕记】听我妻赵锦棠言讲一遍
  • 【1954·秦琼卖马】店主东带过了黄骠马
  • 【1957·搜孤救孤】娘子不必太烈性
  • 【1957·搜孤救孤】白虎大堂奉了命
  • 【1957·搜孤救孤】迈步儿来在法场中
  • 【1957·桑园寄子】叹兄弟遭不幸一旦丧命
  • 【1957·桑园寄子】走青山望白云家乡何在
  • 【1957·桑园寄子】我此时间顾不得父子恩爱
  • 【1957·武家坡】一马离了西凉界
  • 【1957·武家坡】这大嫂传话太迟慢
  • 【1957·武家坡】八月十五月光明
  • 【1957·武家坡】那苏龙魏虎为媒证
  • 【1957·武家坡】提起当年泪不干
  • 【1957·捉放曹】一轮明月照窗下
  • 【1957·二堂舍子】昔日里有一位孤竹君
  • 【1955·游龙戏凤】有为王落坐梅龙镇
  • 【1957·法门寺】郿邬县在马上心神不定
  • 【1957·洪洋洞】为国家哪何曾半日闲空
  • 【1957·洪洋洞】叹杨家投宋主心血用尽
  • 【1957·洪洋洞】自那日朝罢归身染重病
  • 【1957·洪洋洞】适才间与贤爷把话来论
  • 【特别节目】梅花三弄-杨宝忠小提琴演奏
  • 剧情简介

    本专辑收录了杨宝森先生的一些经典京剧老生唱段。本专辑作品均由本人自行剪裁、处理,仅用作各位交流学习使用,不可用于任何商业用途(由于音质问题,《洪洋洞》四段、《二堂舍子》、《游龙戏凤》以及《法门寺》转换自购买的专辑,如侵权请联系删除)。录音原文件来自梨园网:liyuan.xikao.com。由衷地感谢上传并分享录音的老师们。杨宝森(1909年~1958年),京剧老生演员,四大须生之一,杨派艺术的创始人。字钟秀。原籍安徽合肥,祖居北京。诞辰:1909年10月9日,宣统元年(己酉)八月廿六日;逝世:1958年2月10日,农历丁酉年十二月廿二日,2时。八岁学艺。曾拜陈秀华、鲍吉祥为师,学余派(余叔岩创)。后带艺搭班入斌庆社科班。十四岁登台。1939年组建宝华社挑班演出。出科后与筱翠花(于连泉)、程砚秋、荀慧生等合作演出,以《失空斩》、《捉放曹》、《桑园寄子》、《托兆碰碑》、《杨家将》、《汾河湾》、《卖马》等余派戏为主。杨宝森的曾祖父杨贵庆工刀马旦。祖父杨桂云是清朝末年与谭鑫培同时代的著名京剧演员,为“四喜班”的著名花旦,其长子杨孝亭,艺名小朵,亦演花旦;次子杨孝方(毓麟),艺名幼朵,长于武生,兼工铜锤花脸,中年因病退离舞台。杨宝森系孝方的长子,堂兄杨宝忠(孝亭之子)后来成为著名琴师。建国后,任天津市京剧团团长。专心研习余叔岩的表演艺术。唱法、行腔自成一派,世称“杨派”。四十年代与马连良、谭富英、奚啸伯并称为“四大须生”。代表剧目有《伍子胥》、《失·空·斩》、《击鼓骂曹》等。杨宝森是中国京剧史上的“四大须生”之一,他创造性地继承发展了谭派和余派艺术,使得“杨派”成为当今流传最广、影响最大的京剧流派之一,更造就了“十生九杨”的京剧生行格局。杨宝森虽以唱功为主,但是做派也有相当的功力。他的《击鼓骂曹》,祢衡出场的台步身段,挺胸、曲肘、扣腕、提气、摆髯,以表现祢衡这个怀才不遇的儒生于潇洒之中带有一股傲气。杨宝森曾任天津市京剧团团长。(以上内容来自《百度百科 杨宝森词条》)

    评论

    评论加载中...